在浙江全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征程里,“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、更为丰富、更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”不仅是目标,更在城乡大地化为生动的实践。苍南县灵溪镇,便是这实践版图中一个鲜活的注脚。这里,每周三、周日的公园山上,“银发红歌会”的歌声准时响起,为这座城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活热情与文明活力。
银发红歌,唱响岁月温情
“红岩上红梅开,千里冰霜脚下踩,三九严寒何所惧,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……”每周三、周日上午九时许,灵溪镇公园山上,一段熟悉的旋律总会准时响起。这里,灵溪镇的“银发红歌会”合唱团的老人们准时相聚,精神矍铄,用歌声追忆峥嵘岁月,用旋律抒发家国情怀。
这并非普通的晨练,而是灵溪镇“银发红歌会”的固定场。近百名退休老人,个个精神抖擞,结伴而来,在激昂的旋律中挥动手臂,齐声高唱《歌唱祖国》等经典红歌。现场气氛热烈,不少老人跟随节拍即兴起舞,展现出新时代老年人乐观豁达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。这歌声,不仅回荡在公园的角角落落,更在老人们心中激荡起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,成为灵溪镇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。
“参加这个活动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让我们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?!被疃斡胝呃畎⒁绦ω倘缁āU獠唤鼋鍪且痪涓锌?,更是灵溪镇深入践行浙江省“文化强省”战略的一个生动缩影。这项活动,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,更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、交流互动的平台,充分展现了当代老年人“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”的积极生活态度。
文化赋能,激活基层活力
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也是推动文明创建的“强心剂”。为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,灵溪镇积极探索“文化赋能”新路径,通过培育壮大乡村艺术团等文化团体,为打造新时代“浙江美丽南大门”注入强劲文化动力。据了解,灵溪镇已构建起覆盖全镇的乡村艺术团组织网络,共组建88支乡村艺术团,包括1支镇级总团和87支村级分团。其中30多支团队保持较高活跃度,常年开展文艺演出活动。
这些乡村艺术团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,既有退休教师、企业职工,也有普通村民和自由职业者,他们因共同的文艺爱好而自发聚集,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。以大门社区、华山村、上林社区等艺术团为例,团队成员大多为越剧爱好者,他们在农闲时排练、节庆时演出,既传承了传统戏曲文化,又丰富了乡村精神生活。这正是浙江文化强省战略中“传承文脉、活化遗产”理念在基层的实践。
不仅如此,乡村艺术团还主动“走出去”,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活动,通过文艺演出、非遗展示、文化讲座、文化走亲、文艺赋美等多种形式,将优质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。依托“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”建设,精心组织了木偶戏巡演、剪纸技艺展示、钩绣工艺教学、旗袍秀展演以及书画艺术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,年均开展文艺赋美活动不少于48场,让文化触手可及。
这些文化惠民活动,不仅频次高、覆盖面广,更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。大门社区乡村艺术团在横阳支江边坚持举办公益演出已达九年,年均近百场,已成为江边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;上林社区乡村艺术团在河滨公园二街桥头开展的“越剧周周唱”,每周六晚准时开演,已然成为当地群众翘首以盼的文化盛宴,体现了浙江文化惠民的“常”与“新”。
文明花开,共享文化成果
在乡村艺术团的示范引领下,灵溪镇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,市民文化生活品质显著提升。如今,漫步在灵溪街头,随处可见市民们自发组织的文艺活动,公园里歌声嘹亮,广场上舞姿翩跹,社区活动中心琴声悠扬,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。
“现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各种文化活动,生活变得有滋有味。”一位正在河滨公园参加越剧活动的市民感慨道。这种变化,不仅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增加,更在于市民精神面貌的焕新。通过参与文化活动,邻里关系更加融洽,社区凝聚力不断增强,文明新风尚正在这座城镇悄然形成。
这些乡村艺术团不仅为村民文艺骨干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,更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,有效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。市民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,既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,又真切感受到城镇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当前,灵溪镇正走出一条“以文化人、以文惠民、以文兴城”的特色发展之路,为文明城市创建注入了持久的文化动力,让文化强省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持续激发文明灵溪的独特魅力,为浙江建设文化强省贡献生动的基层样本。